今天,你的朋友圈 被武漢刷屏了嗎? 有人說,武漢是這樣一座城市 ▼ 是你待得越久越舍不得離開 是你催促外地朋友來漢定居 是你可以吐槽但不允許別人嫌棄 ……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 還是來得越久愛得越深的新武漢人 都深深地眷念著武漢
南岸嘴 記者賈代騰飛 任勇 攝 武漢很大 現(xiàn)轄13個行政區(qū) 總面積8494.41平方公里 是我國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(qū) 人口超過千萬、地區(qū)生產(chǎn)總值 跨越萬億元的超大城市
東湖綠心已成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名片 記者胡九思 攝 武漢又很小 小到可以裝在每個武漢人的心中 不管走到哪里 都是無法忘卻的魂牽夢繞
仲春時節(jié),晨光帶著薄霧鋪滿長江,漢口江灘已經(jīng)成為年輕人晨跑、運動的好去處 記者郭良朔 任勇 攝 武漢 是風光旖旎的山水名城
圖為一眼看武漢長江二橋、二七長江大橋、天興洲長江大橋 記者任勇 攝 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 ——李白《黃鶴樓聞笛》
作者:孫雪 武漢自古又稱“江城” 長江黃金水道與漢江交匯 將其分割成了武昌、漢口、漢陽三鎮(zhèn) “兩江交匯,三鎮(zhèn)鼎立” 是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
作者:張傳明
以上圖片作者:孫雪 坐擁全國最大城中湖東湖 武漢因水而興 因江而魅 綿延100多公里的世界級東湖綠道 是國內(nèi)首條城區(qū)內(nèi)5A級旅游景區(qū)綠道
東湖綠道,成為市民都市休閑新去處 記者任勇 攝
作者:張傳明
鳥瞰東湖綠道,人在景中游,景入畫中來 記者周迪 攝 武漢群山環(huán)抱,龜蛇對峙 磨山、九峰山、木蘭山連綿起伏 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依山而建
武漢 是中國橋梁建設的名片
作者:朱德祥 “一橋飛架南北,天塹變通途。” ——毛澤東《水調歌頭·游泳》 武漢長江大橋 被稱為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 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 成為武漢人“不服周”的真實寫照 (注:武漢話“不服周”意為不服輸)
以上圖片作者:孫雪 世界建橋看中國 中國建橋看武漢 武漢向世界展示中國跨度
作者:朱德祥
以上圖片作者:孫雪
作者:熊秋萍 武漢 是楚風漢韻的文化名城
清明假期,黃陂云霧山的杜鵑花盛開 “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”——《木蘭詩》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 關于花木蘭的故鄉(xiāng)眾說紛紜 有一種說法是在今武漢黃陂區(qū)
作者:孫雪 “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。” ——李白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 詩仙李白在黃鶴樓 飲酒賞景、為友人送行 為黃鶴樓贏得“天下江山第一樓”的美譽
航拍辛亥革命博物館與武昌起義紀念館 新華網(wǎng)發(fā) 閔任之 攝 在中國歷史的風云激蕩中 武漢占據(jù)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 “敢為人先,追求卓越” 更成為武漢特有的精神氣質
第一架“武漢造”飛機,駕駛員、捷克工程師和卓爾航空工業(yè)武漢基地工程師在飛機前留影 記者周超 攝 舌尖上的武漢 是一場美食狂歡
“才飲長沙水,又食武昌魚。” ——毛澤東《水調歌頭·游泳》 武漢的美食兼容并包 “過早戶部巷,宵夜吉慶街”成為武漢飲食文化的生動代表 武漢煙火氣盛 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讓人動容
作者:黃愛民
作者:朱德祥
作者:東方青
作者:朱德祥 武漢的拼圖里 還有刻在骨子里的文藝氣息 有多到數(shù)不清的名勝古跡 有沉淀歷史風情的建筑群 還有打卡勝地曇華林和黎黃陂路 ……
作者:林妮100
作者:蔡俊
作者:喬杰
作者:李維斌
作者:張超
作者:張超 武漢再出發(fā)!
今年4月,武漢馬拉松賽歡樂開跑。圖為參賽選手從沙湖大橋上跑過 記者李永剛 攝 幾千年的歷史沉淀 讓武漢始終迸發(fā)著青春活力 “中國車都”在武漢 全球10大汽車制造廠商有4家在漢投資 “中國光谷”在武漢 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光纖制造基地 “中國第一高樓”在武漢 武漢綠地中心大樓建成后將達到636米
信息技術、裝備制造 能源環(huán)保、生物醫(yī)藥 是武漢四大新興產(chǎn)業(yè)
航拍璀璨的楚河漢街夜景 新華網(wǎng) 歐陽小潔 攝
武漢CBD(王家墩中央商務區(qū)) 新華網(wǎng) 歐陽小潔 攝 今天 一場歷史性的會晤 選擇了武漢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里
江漢關鐘樓 陽光灑向江漢關鐘樓 龜蛇兩山從晨曦中蘇醒 長江之水奔流不息 千帆競發(fā),百舸爭流 武漢如沐春風 這,就是武漢 千年回眸 武漢正值芳華 |